当前位置: 首页 >正式公告
新冠期间,人大经济学院做了什么(一):科研的力量

庚子鼠年伊始,一场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引发的疫情似乎给原本井井有条的日常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在这非常时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教师们始终坚持开展各项工作,在众志成城“战疫”的同时,高水平论文的发表、智库成果建言献策、著作写作、课题申报等从未停下脚步,并取得丰硕成果。


一、疫情期间学术论文发表、专著撰写成果丰硕


贾根良教授在《学术研究》杂志2020年第2期开设“现代货币理论”(MMT)专栏,这是国内第一个关于MMT的专栏,其中包含贾根良教授2篇论文,李黎力副教授1篇论文,以及由贾老师领衔的MMT研究团队成员撰写的其它2篇论文。该专栏5篇文章集中考察了自2019年引发全球学术界、金融界和政界广泛关注和争论的MMT及其应用,并厘清了国内外对MMT常见的误读乃至歪曲。该MMT团队最近还在致力于翻译新近出版的MMT视角的《宏观经济学》教材。该教材甫一面世便销售一空,引发了宏观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目前已完成初译工作。

吴汉洪教授等撰写的论文:《数字经济的反垄断:近期美国反垄断领域争论的启示》(吴汉洪、王申)发表在《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期;论文《经合组织产品市场监管指数解析及评论》(吴汉洪、张崇圣)发表在《学习与探索》2020年第1期。

王湘红教授一方面继续筹备经济学院承办的ESA国际会议,另一方面辅导学生撰写多篇工作论文,并提交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于春海教授已完成学术论文《金融开放、货币政策调控效力与经济稳定》,正在投稿。

韩松教授寒假期间,一直在进行科研工作。完成修改稿论文一篇,进行工作论文2篇。

      王孝松教授等撰写的学术论文:《企业生产率与贸易壁垒》(王孝松、林发勤、李玏)已被《管理世界》接收。

孙咏梅副教授假期完成各类科研成果如下:学术论文《基于马克思权利缺失分析视角对当代中国农民工权利贫困的考察》刊发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3期;《多维视角下的隐性贫困测度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基于我国建筑业农民工贫困度的调查》刊发于《社会科学辑刊》2020年第3期。投稿学术论文六篇,其中一篇正在二审。

乔雪副教授等撰写的学术论文:《我国人口迁移成本、城市规模与生产率》(王丽莉,乔雪)已被《经济学季刊》第19卷第1期接收。目前正在撰写论文:《劳动力转移障碍、选择效应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王丽莉,乔雪)。

刘守英教授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张玥副教授合作撰写的英文学术论文被该领域国际顶刊录用,即将刊发。在二元土地制度下,中国的城市化呈现明显的双轨特征:一条轨道是政府依靠强制低价征收和土地一级市场垄断主导的城市化,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本来源和公共品提供,也导致城市蔓延、效率低下、结构失衡、政府财政和银行金融风险;另一轨道是农民自发在“城乡结合部”或“城中村”聚集的城市化,农民集体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正是农民自发的“非正式“城市化避免了贫民窟的扩散,但也造成法外之地蔓延、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能力不足、外地人与本地人的权利不平等、以及治安事件集中发生等城市治理问题。该文基于制度分析和北京、深圳、广东等地的实地调查分析了中国二元制度导致双轨城市化的机制,政府主导城市化和农民自发城市化的特征和问题,探讨了双轨城市化对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的影响,提出了改革土地制度实现城市化并轨的政策建议。


章永辉博士在假期期间完成并已经提交给期刊的论文。

专著方面,王孝松教授于2020年1月出版《中国对外贸易环境与贸易摩擦研究报告201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孙咏梅副教授的专著《反贫困的“中国奇迹”与“中国之谜”:打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钥匙》已完成,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


二、疫情期间教师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出力


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教授组织经济学教师团队分别成立“新冠病毒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新冠病毒疫情应急暴露的体制问题与改革”、“疫情与数字经济”3个专项课题组。

“新冠病毒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课题组以专业学理为依据,建设性分析疫情对于宏观经济、进出口经济、区域经济和企业造成的影响。自疫情爆发以来,课题组成员在澎湃、网易、新京报等媒体上和内部论坛发表多篇文章,并于2月15日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博智宏观论坛线上专题研讨会详细分析了相关问题,上报重要内参5篇,在国外媒体如CGTN的中国24节目、China Daily等也多次发声。

“新冠病毒疫情应急暴露的体制问题与改革”课题组在系统总结新冠病毒疫情应急暴露的体制问题基础上,梳理现有体制的演变历程,借鉴国内外相关制度的经验教训,系统地对于现有的体制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探索体制改革和应对方案,为长期有效的防疫体制和现代化的治理体系构建提供重要启示。截至目前,课题组已经累计报送疫情相关的内参10多篇,发表相关媒体文章8篇,通过网络直播、录播等形式推广防疫相关知识2次,累计完成研究报告3万余字。

“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与数字经济” 课题组针对疫情爆发时,数字经济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疫情下数字经济暴露的问题,未来的机遇等问题展开大量研究。该课题组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会同腾讯研究院和财经E法,开展线上研讨会,课题组成员对数字经济给疫情信息化传播模式带来的革命性颠覆、数字企业特别是平台企业在疫情爆发后在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的作用、疫情冲击下重新思考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关系、以及疫情给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机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罗来军教授针对如何把住“城市入口”“通勤往返”安全关这一问题,撰写疫情防控文章,刊发于《光明日报》(2020年02月07版),指出要清醒地认识到返城人流规模大、流向复杂等困难,多元主体协同行动,采取环环相扣的一揽子措施,全程、全方位把住交通入口“安全关”;撰写疫情防控政策建议《如何应对疫情下的返城高峰——把住复工复产“安全关”》,指出从返城到复工上班都必须采取科学严谨的安全措施,要分期分批分类返城和复工复产上班,要设置和推行“人为把关”和“数据控制”双重程序。

于春海教授撰写的论文《疫情对经济的滞后影响需要高度关注》于2月18日发表于光明网理论频道。

王孝松教授于2月13日在中国网发表《疫情对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影响》。

程大为教授于2020年2月20日在CGTN上发表文章;并在“观点中国”上发表文章《将疫情危机转变为制造业升级发展的契机》。


三、疫情期间积极筹备申报各类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攻关方面,我院多位教师在疫情期间积极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如刘明远教授、周文副教授、孙咏梅副教授、赵勇副教授、齐昊副教授、李直博士等正在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王湘红教授、杨其静教授、孙圣民教授、韩松教授、王孝松教授、程华副教授、乔雪副教授、孙文凯教授、张文博士等目前正在申报国家自科基金项目。

孙咏梅副教授已完成国家粮食总局委托咨询报告《美国粮食收购补贴政策体系的构建及对中国的启示》。胡霞教授正在撰写教育“十四五”规划研究课题。


以上只是经济学院教师在疫情期间辛勤工作的部分片段,更多的是全体教师不松懈奋战在工作第一线的付出。相信在各位老师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迎来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编辑:杨然  核稿:陆美贺

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咨询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956室电话:010-62513771/62515745     17301090501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