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虽然让老师、学生们无法回到校园,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师生们在特殊时期依然以特殊的方式进行着多种多样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2月20日晚,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组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的老师们,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疫情防控与数字经济”的线上论坛,经济学院于泽教授、李三希教授、彭丽红副教授、程华副教授和乔雪教授参加了这次论坛,腾讯研究院首席经济学顾问吴绪亮博士主持了论坛。线上论坛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各位专家针对疫情防控中数字经济的作用、数字技术的特点、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数字社会建设中的问题等多个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2月24日财经网(www.caijing.com.cn)以“疫情冲击下,中国数字化进程能否按下快进键”为题进行了报道。腾讯研究院在微信公众号以“疫情冲击下的边界思考,中国数字化过程能否按下快进键”为题,全文刊登了专家的发言。
以下是论坛上专家们的精彩发言摘录:
刘守英:与2003年相比,此次疫情爆发以来,信息在经济和社会系统中的传递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2003年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系统的信息传递更多呈现的是自上而下、中心化、选择性和封闭性特征。此后,经济和社会系统的信息传递越来越呈现出自下而上、去中心化、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征,这些巨大变化背后很重要的一个推动力量就是数字技术。
于泽:疫情是一种极端的冲击,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在边界上的思考。此次疫情会使得那些数字经济产业爆发?我认为,这次不是对消费端产业大利好,而是对企业端的数字产品和数字技术的利好,可以说这次疫情会促成数字管理元年。
李三希:数字技术的重要功能就是赋能于社会主体,但是技术的采用,必须要有合适的组织形式与思维方式与之相适应。经过这次疫情,我们未来一定要建立与数字经济技术兼容相匹配的治理模式,让改革变得更向下、更具包容性。
彭丽红:此次疫情防控由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而呈现出新亮点:平台发挥了特殊的社会组织功能、数字技术促进服务疫情新需求、“宅”生活体现了数字经济价值和韧性。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反映出数字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运用还需要深化,特别是疫情应对的整体协同性有待加强。
程华:疫情防控的时效性和全员动员的要求与数字经济的内在特质有很强的契合性,数字经济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数字经济自下而上的包容性特征提高了疫情防控的广度和深度,数字平台的多边生态化特征赋予了疫情防控更快更强的动员能力,数字技术快速响应的敏捷性特征提高了疫情防控措施的动态适应性,疫情防控的“战时响应”产生了打破锁定和拖累的外部冲击,会成为促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契机。
乔雪:政府的应急治理机制在组织设计和决策机制上要有所调整。突发公共卫生管理需要解决不确定情形下的管理者决策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把决策的后果和个人声誉脱钩可能是一个解决办法,也就是说,可以用小组集体决策替代个人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单个管理者过度保守延误早期防控的问题。
编辑:杨然;核稿:陆美贺
相关课程推荐: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金融投资与金融市场分析方向课程研修班招生简章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企业管理与投融资方向研修班招生简章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方向研修班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