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上午好!我受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课题组的委托发布2014年第一季度的报告。刚才杨瑞龙院长说了,这次的报告是专题研究,不是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这次专题是关于宏观调控是,我们的题目叫做“大改革视野下宏观调控体系的重构”,我这个报告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新审视我国的宏观调控:逻辑与实践。
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历史不长,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宏观调节概念以来不过三十年历史,因此我们宏观调控是年轻的机制。
一、我国宏观调控背后的逻辑。也就是说支撑我们宏观政策和宏观调控背后的东西是什么,我们想做简单的梳理。
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好,宏观经济政策也好,它是受两个方面的因素支配,第一个因素是经济政策目标,第二个是政策制定者、政策倡导者的基本信念或者社会哲学。第一个方面的因素就是宏观调控或者宏观经济政策要做什么,第二个方面的因素是说宏观调控或者宏观经济政策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和能做什么这两点是决定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那么我们国家这两个因素具体来说是什么样呢?
我们认为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有两重性,第一重性就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第二重目标那就是我们通常在宏观经济学里面所看到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我们的第一重目标它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包含有经济改革发展和稳定、政治改革发展和稳定、社会改革发展和稳定,这里面和宏观调控有关的有比如说我们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很大程度是第一重目标,但是我们的宏观调控还要服从第二重目标,这两个目标我们认为它们的关系不是并列的,第一重目标是上位目标或者最高目标,后一重目标是下位目标或者从属目标。所以我们宏观经济政策要达到目标必须服从第一重目标,并且有利于促进第一重目标的实现。特别是第一重目标之间稳定这个目标对我们宏观经济政策要达到的四个目标影响很大,约束也很大。
我们都知道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中间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它当然也是宏观调控的基赐前提,所以我们的宏观调控离不开稳定这个大目标。包括我们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制定什么时候出台 、力度有多大等等都要服从于稳定这个大目标。所以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具有明显的抉择的特点,这个和发达国家的抉择还有所不同,西方是在宏观经济四个目标之间进行抉择 、进行选择、进行组合 ,而我们既要在宏观经济这四个目标之间进行选择和组合 ,还要在这两重目标之间进行选择和组合,特别是我们刚才强调的我们宏观经济的四个目标要服从于有利于稳定这个大目标。
决定我们宏观调控的第二个因素是可控性,这是我们中国经济政策制定者的信念。我们认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信念:资源配置、经济比例关系、经济结构、宏观经济指标乃至经济规律、经济发展趋势都是可控或者可调节的。这就是我们的基本信念,我们能做什么呢?资源配置也好,经济结构关系也好,经济发展规律也好,我们认为都是可控的、可调节的。这种可控性的信念并不是空穴来风,它的来源我梳理了一下,有它的根源。那么这个根源第一个就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色 ,这个优势和特色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意味着国家和政府占有相当多的资源,或者说相当多的资源是公共所有。第二个是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主导作用。然后是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有经济的微观基础,也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支点。还有是我们党的政治纪律是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个方面的特色使得我们的政府对资源有很大的掌控和动员能力。也就是说通常我们所说的“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经济受到外部冲击的时候这个表现最为明显。比如应对2003年的非典、1998年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内大洪水、2008年我们成功举办奥运会、我们应对这次的国际金融危机 ,都可以表现出我们的政府对资源有很大的掌控能力,也有很大的动员能力。这是可控性信念来源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国的土地和自然资源这些基本的经济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简单的道理,企业也好,上投资项目也好,必须有土地,但是土地掌握在国家手里,不批土地项目上不了马,企业没有办法新建。
第三个方面可控性的来源是我们宏观调控主体过程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说我们宏观调控实施主体是三驾马车,就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因此,我们的宏观调控体系中间不但有发达国家共同所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们还有发达国家所没有的或者说不常使用的政府计划和行政手段,这是中国的宏观调控体系的一大特色。
最后,我们可控性来源的一个因素是我们实行了四十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思想和传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宏观调控。我们的资源配置、我们的经济发展可以做到有计划按比例,这种理念不时在宏观调控和政策制定中。
何以见得?我们看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可控性的信念是在降低或者衰减的,但是这个信念还顽强的存在。大家知道,农村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间有过渡的体制叫“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那就是说商品经济可以是有计划的,这就是可控性的信念,我们曾经提出过“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难道不是可控性的信念吗?还有“把市场调节关进计划控制的笼子里”这更明显,我们还曾经提出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也是可控性理念的表现,也就是说市场是舞台,表演者是企业,但是这背后是政府在操控者。所以认为我们的经济是可以操控在政府手里。
大家知道,我们92年、93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中央文件正规提法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也就是说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作用。再看我们最近,我们知道2002年以后我们宏观经济从国际金融危机中间慢慢恢复出来,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建立十多年时间,因此,我们的媒体、官方、学者又有新的提法,就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不错证明我们具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这是很强的可控性信念的一个表现。但是据我所知,发达国家搞了三四百年的市场经济,很少有发达国家的学者说我们具备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但是我们搞了十多年的市场经济就说有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这是不是可控性信念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