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从价值规律看。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的客观要求之一,就是商品的价值要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而不是由企业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如果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如果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就只能获得较少的利润甚至亏本。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把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降低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下。为此,它就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
第二,从供求规律看。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商品的价值,而且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供不应求的商品,价格就会高于其价值;供过于求的商品,价格就会低于其价值。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价格的上涨或下跌反映着商品和资源的稀缺程度。这就为企业提供了社会需求的信息。市场在供求规律的支配之下,就会促使企业主动地适应市场供求的变化,引导生产要素流向社会需要的企业和部门,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第三,从竞争规律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是在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又分为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内部的竞争是为了争夺同一种商品的销售市场。只有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商品才能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从而才能获得较多的利润。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为了获得更加有利的投资场所,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积极采用新技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及时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所以,市场在竞争规律的支配之下,使资源流向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和部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总的来说,市场配置资源的上述种种优点是计划资源配置手段所不具有的。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不意味着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无足轻重了。《决定》明确指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就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进一步阐明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作用主要有八个方面:一、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二、强化和优化公共服务;三、保障公平竞争;四、加强市场监管;五、维护市场秩序;六、推动可持续发展;七、促进共同富裕;八、弥补市场失灵。在政府的这八个作用中,有许多作用如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推动可持续发展等都是从不同方面弥补了市场的缺陷。例如,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单靠市场调节的结果,必然会造成两极分化,难以实现共同富裕。又如,在市场失灵区,市场调节是无效的。再如,市场调节是从企业的局部利益出发的,难以协调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往往会造成资源的掠夺性开采,难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一方面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政府做了许多不该由政府做的事,如干预过多。这正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就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同时,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