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年真题
2014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产权明晰化的含义是____C_____。

  ①产权的排他性                ②产权的可分割性或可分离性

  ③产权的不可分割性            ④法人财产权的独立化

  ⑤产权的可转让性              ⑥产权的有效保护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④⑤⑥

2.间接融资是指____B_____。

  A.货币资金供给者与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直接发生的信用关系

  B.货币资金供给者与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融资活动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

  C.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的融资活动

D.金融中介机构与中央银行之间的融资活动

3.基础货币是指___D______。

  A.流通中现金               B.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

  C.流通中现金+定期存款      D.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4.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差甩升水、贴水和平价表示。一般情况下,利息率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应_________,利息率较低的货币远期汇率应____B_____。

A.升水/贴水      B.贴水/升水    C.平价/平价     D.平价/贴水

5.如果以课税对象的经济性质为标准,可以将各种税收分类为     C       。

  A.从量税和从价税                   B.直接税和间接税    

    C.所得税、商品税和财产税           D.价内税和价外税

6.以下不属于财政职能基本内容的是       B       。

  ①资源配置职能            ②收入分配职能

  ③汇率调整职能            ④劳动就业职能

  ⑤经济发展职能            ⑥经济稳定职能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①⑥

7.如图所示三条等产量曲线 Q1,Q2,Q3。以下正确的表述是___A______。


A.Q1,Q2,Q3 是在同一技术水平下的不同产出

B.Q1>Q2>Q3

C.厂商选择在A点生产最优

D.厂商选择在 B点生产最优

8.在国际贸易相关法律上所指的倾销应包括____A_____。

  ①产品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销售

  ②这种低价销售行为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

  ③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④低价销售是长期持续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一价定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相同的交易产品或金融资产经过汇率调整后,在世界范围内其交易成本一定是相等的。这个定律在经济中是通过诸如购买力平价、利息平价、远期

汇率等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

2.税收原则:是指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理论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包括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收益原则和能力原则)

3.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在同一时期,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价格歧视被划分为三级: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垄断厂商在不同市场(或对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4.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降低经济的波动幅度的机制。西方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功能。财政制度的自发稳定作用通过财政收入支出两方面发挥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业务。

参考提示: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除了必须保留一定部分的现金和在央行存款以应付客户提存和转账结算外,其余部分主要以贴现、贷款和证券投资等方式加以运用。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自有资金和外来资金两部分。自有资金包括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及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很小,不过却是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外来资金包括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以及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等。

2.试分析本币对外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与实现条件。

参考提示:

根据进出口的价格需求条件,利用本币对外汇率的变化,可以调整出口货物的外币价格和进口货物的本币价格,达到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利用本币贬值,使出口的外币价格下降,促使出口上升,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下降,调整收支。

本币对外贬值调整国际收支的条件:①对方不报复;②本币对外贬值要快于对内贬值(通货膨胀);③要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 1,也即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大。

本币贬值将先造成收支的继续恶化,然后才会好转。多数情况下,本币的贬值会使一国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只有在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才会改善。

3.简述欧元对欧盟及世界经济的意义。

参考提示:

对欧盟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欧元实行后, 各国将金融政策的制定权交给独立的中央银行。由专门的中央银行来监管单一货币有利于稳定价格, 降低通货膨胀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刺激经济增长。②实现统一货币有利于促进欧洲内部统一大市场的成熟,带动并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欧元将带动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国际贸易,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资金利用率, 使欧盟内部统一市场更完善、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效益。③欧元为欧洲金融部门提供更大的机会, 其金融市场规模将空前增大。从而给中小企业带来极大的好处,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刺激欧盟企业的生产和贸易,同时促使欧洲的金融市场趋向统一。④此外,欧元将促使欧盟各国整顿并严格管理自己的公共财政,努力营造健康稳定的经济环境。同时,加强欧盟内部的竞争,缩小与邻国明显差异,吸引人才和投资。

消极影响:①对于其成员国,欧元的产生就意味着他们出让了部分的经济主权,无法运用货币政策的调节手段,财政受到严重约束。②由于各个成员国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欧元在其内部发展得不到平衡。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欧元的面世,有效制约了美元的霸权地位,促进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后, 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贸易结算手段。欧元出现后欧元挑战美元的传统地位, 成为国际资本市场、贸易结算和外汇储备中的主要货币之一。②欧元成为国际货币秩序中新的稳定因素, 为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奠定基础。欧元有利于削弱和减少美元动荡的负面效应, 缓和美元汇率浮动的影响, 有利于国际货币汇率的稳定,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③欧元的产生对国际贸易及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欧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欧盟成员国内部及欧盟成员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方面, 实行单一货币后欧元计价结算广泛出现。以欧元计价的债券、股票交易和投资也不断活跃, 欧洲市场作为投资市场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大。④欧元使欧盟成为统一货币的统一大市场,资本的流入大量增加,改变了全球的资本流动方向。同时,欧元的出现也会激励其他国家和区域经济组织调整相应策略,使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巨大变化。

消极影响:①欧元也会加剧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增加国际游资的机会,使国际金融体系更加无序。②欧洲银行对于外国银行构成相当大的威胁,加剧世界银行业的竞争。欧债危机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简述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

参考提示:

综观世界各国税制结构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决定税制结构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低),人均收入越高(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重越高(低)。所以工业化国家以所得税为主,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商品税为主。

(2)征收管理能力。会计制度越完善,征收管理手段越先进,诚信纳税程度越高,所得税的收入比重越高。相比之下,商品税的收入比重在发展中国家比较高,也是因为商品税在管理上要比所得税更容易些。

(3)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对税制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专税专用的情况下,如果某项财政支出的需求较大且所占份额较高,那么,为此融资的相应税种的收入比重也会随之较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会保障税。

(4)税收政策目标。理论上认为,间接税比所得税更有利于经济增长,而所得税比间接税更有利于公平收入分配。所以,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一般是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旨在公平收入分配的发达国家,一般是以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主的税制结构。

(5)相邻国家的示范效应。一国的税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周边国家税制结构的影响,这种示范效应涉及资本、劳动力、商品在相邻国家间的流动。

四、论述题与计算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对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做出了什么新的论断?

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通过放权让利,把计划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二大上,“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被正式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经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根据这一论断,取得了共识:商品经济是社经不可逾越的阶段;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具有统一性;计划与市场板块式结合。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并进行了具有明显的市场取向的改革。

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的多少。社商应该是计划与市场统一的体制,计划与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

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在92年春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和战略部署。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六大重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

2.已知某经济可描绘为:

IS:Y=200-5r+5G

LM:Y=1.25r+5Ms

总供给:Y=210

试求:

(1)当G=5、Ms=40时,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收入是多少?

(2)该一般均衡收入是否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3)如果不是,如何用财政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如何用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

(4)结合以上结论简要说明什么是需求管理政策。

参考提示:

(1)当G=5、Ms=40时,

IS:Y=200-5r+5*5=225-5r

LM:Y=1.25r+5*40=1.25r+200

联立IS、LM曲线方程求解,得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收入为:y=205

(2)均衡收入(205)<充分就业收入(210),所以该经济体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3)若货币供给保持不变,将充分就业收入带入原方程组:

210=200-5r+5G

r=4

210=1.25r+200

得出:r=8G=10,因此,需要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增加就业,政府购买需增加5个单位。

若政府购买保持不变,将充分就业收入带入原方程组:

210=200-5r+25

210=1.25r+5Ms

得出,r=3Ms=41.25,因此,需要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就业,货币供给需增加1.25个单位。

(4)凯恩斯需求管理政策认为经济体的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体不可能自行实现充分就业均衡。这来自于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流动性偏好三个心理假设。因此,政府需要增加有效需求才能克服衰退。同时,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限,因此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购买(或减税)是治理衰退的最有效手段。

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咨询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956室电话:010-62513771/62515745     17301090501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