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研讨会暨北京市经济学总会2021年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116报告厅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经济学总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联合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学动态》《经济科学》《政治经济学评论》等编辑部协办。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嘉宾有: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市经济学总会会长刘元春教授,山西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黄桂田教授,首都经贸大学原校长文魁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副会长杨瑞龙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副会长沈越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学会副秘书长张辉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丽君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国际经管学院党总支书记郭毅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杨其静教授,《经济学动态》编辑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李仁贵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瑞明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邰丽华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军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赵文哲教授,《经济科学》编辑部副编审郝小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学会副秘书长徐则荣,《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副主编、学会副秘书长刘晓光等专家。此外,相关领域的数十名专家学者与媒体也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市经济学总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邱海平教授主持。
图1:邱海平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市经济学总会会长刘元春教授为开幕式致辞。刘元春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0年的光辉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中,不仅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军事思想,还有丰富的经济思想。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随着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探求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史。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可以发现,党在革命、建设的改革每个阶段,都在寻求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服务于当时的中心任务,党的经济思想也有不同的着重点。
图2:刘元春教授致辞
会议第一单元主旨演讲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主持。
图3:刘守英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进行主旨演讲。他认为,做“两个百年”政治经济学和经济思想的研究,首先要树立鲜明的阶级意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有阶级立场的学科,有它的阶级属性。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实践中探索的马克思主义,其阶级属性就是人民至上,代表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其次,要有明确的主体意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代表我们党在一定时期主题的认识,最集中地反应在历届党代会的重要决定中。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的发展一定要有明确的主体意识,就是要站在党的主体和党的主流认识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再次,要有鲜明的时代意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党之所以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实践中不断发展,最深刻的生命力就在于党不断地回答中国在不同发展时代所面临的时代需要。最后,要有强烈的实践性与科学性。所谓实践性,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扎根中国大地。从聚焦中国具体问题出发,看我们党这百年来是怎么回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所谓科学性,就是认识社会变化和社会规律,客观把握社会的性质。既不能认识不到时代进度,更不能盲目主观地超越。
图4:刘伟教授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教授指出,随着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中央正式做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论断和重要部署。第一,立足新发展阶段,不仅意味着我们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水平;还意味着我国的发展环境出现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第二,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完整、准确、全面。要从根本宗旨上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问题导向上贯彻新发展理念,奔着解决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去,以解决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作为着力点或着重点。要从忧患意识贯彻新发展理念,除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还要更为安全。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要实现在更高水平上的自立自强。因为我们的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不仅可能危及到我们的经济安全,还可能危及到我们的国家安全;还因为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不仅是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更重要的是出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考量。因此,贯穿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一条逻辑主线就是统筹发展和安全。
图5:高培勇教授演讲
会议第二单元主旨演讲由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副会长杨瑞龙主持。
图6:杨瑞龙教授主持
山西大学校长黄桂田教授指出,面对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内涵和外延,经济学者的任务不仅是要学习和梳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上升到学理学科的高度,进行学科化。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首先必须要明确它的逻辑起点和最终目标。不管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的经济思想脉络和7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来看,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终极目标是完全有自信和有根据的。
图7:黄桂田教授演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校长文魁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经济思想新深化"。聚焦于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经济思想,他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首先,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经济思想的形成。邓小平同志针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所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解决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党执政基础的重大问题。要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全面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最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经济思想对经济学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一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会遇到哪些阻碍;二是共同富裕和市场经济以及资本内在逻辑的矛盾。
图8:文魁教授演讲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教授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一项伟大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尤其是开创性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项伟大的理论创新。这既是一项经济实践的巨大挑战,也是一道经济学的世界性难题。改革开放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与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和实践不断发展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图9:董志勇教授演讲
主旨演讲第三单元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学会副秘书长张辉主持。
图10:张辉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再认识”。他梳理了党对于社会主义制度认识的五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单一的公有制到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第二次飞跃是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三次飞跃是从单一的按劳分配转变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四次飞跃是再分配制度上进一步的升华,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原则的确立到制度的建立和机制的完善;第五次飞跃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上升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图11:蔡继明教授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副会长沈越的发言题目是“从计划到规划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十四五’规划与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他梳理了五年计划的由来及其演进。五年计划本来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工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直接投资到事关富国强兵的重工领域,以工业化引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模式。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更名为五年规划,这不仅是称谓上的改变,也是内容和形式的重大变化。一是资源配置方式从计划到市场的根本性变化;二是短期年度计划的消亡与中长期计划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三是计划覆盖的方面越来越广;四是规划的编制越来越科学;五是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党的领导作用越来越突出。
图12:沈越教授演讲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丽君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中国共产党消除民族地区贫困百年奋战:理论逻辑与实践演进”。她认为,对于民族地区来讲,民族地区的扶贫也是中国共产党扶贫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逻辑上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实践演进路径来看,大概经历了六个阶段:第一是从1921年到1949年,为了人民当家作主奋战;第二个阶段是从1949到1948年,为了共同保障的奋战;第三个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6年,为了人民群众温饱奋战;第四个阶段是从1986年到2000年,为了破除贫困区域奋战;第五个阶段是从2000年到2012年,为了战胜新标准下的贫困而奋战;最后就是2012年到2020年,为了消灭绝对贫困脱贫攻坚奋战。从战略走向上来看,未来中国共产党在扶贫战略上主要面临的应该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防范风险以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贫困县”问题。
图13:张丽君教授演讲
中国工商大学国际经管学院党总支书记郭毅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共同体再构与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逻辑起点”。他认为,如何区别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思想流派的主要观点,从共同体划分的角度可能是一个切入点。历史上,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以民族主义、宗教主义或者文化来划分共同体都失败了。在马克思的革命逻辑中,斗争是一个阶级和另外一个阶级的斗争,是一种生产方式和另外一种生产方式之间的斗争,因此打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通道。在这个基础上出现的人民概念,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图14:郭毅教授演讲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为主旨演讲环节作了总结。他指出,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中华民族每遇重大变革的时候,经济学研究的范式和方法都要出现重大转换。实现中国经济的理论创新,一定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要寻找中国典型和事实经验内形成理论,这就包括提炼和归纳典型事实,分析体制的特征和真实世界的运行逻辑。开启新的征程也需要以问题为导向。现在实践已经提出大量的问题,未来实际上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只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才能够形成好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才能解决我们现实的问题。
下午,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研讨会的五场分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0404、0405、0407、0408、0410教室同时进行,与会专家从“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建设”、“党建引领与企业发展”、“数字技术与经济风险”、“政治经济学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五个主题进行了学术分享与探讨,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