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纪念李斯特诞辰230周年暨新李斯特经济学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学者以“中国新李斯特经济学”的发展为研讨核心,围绕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何构建中国新李斯特经济学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重新认识“主权国家经济学”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德国在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李斯特主张发展主权国家的国民经济,提出了生产力理论、工业优先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这些理论被广泛地用来作为国家发展经济的政策依据和后起国家保护自己的理论盾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杨春学表示,李斯特是第一位明确提出落后国家如何发展议题的经济学家,并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和具体议程。其框架的理论基础是生产力理论,而具体的发展议程围绕工业化展开,涉及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等问题。李斯特接纳了当时德意志地区日益盛行使用的“国民经济学”概念,把自已的思想称为“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以区别于之前“国家经济”概念。“国民经济学”把国民经济视为一种有机整体,以国家利益的视野来讨论国民经济,更多强调各个国家的国情差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贾根良表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西方国家出现了继承李斯特学说的“新李斯特经济学”,发展了李斯特“国富国穷”的理论,试图为李斯特叙述的事实真相提供机理机制上的解释,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李斯特“主权国家经济学”的现代意义。正如卡尔·波拉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所强调的,世界经济史的市场经济一直存在着自由市场和社会保护的“循环往复”运动,与过去撒切尔夫人—里根时代提倡的新自由主义相反,当前世界经济发生巨变,“循环往复”的钟摆开始强力摆向社会保护的方向。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导致了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反弹,以及英国脱欧、全球化逆潮等现象,国民经济的独立自主发展成为各国经济政策制定的出发点。
构建“中国新李斯特经济学”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给主权国家带来了深刻影响,西方的“新李斯特经济学”并未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对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出回答,中国学者自2012年起开始探索“中国新李斯特经济学”,试图构建“国民经济学”的中国政治经济学派。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杨先明认为,李斯特系统研究了落后国家的赶超问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涛说,我国的新李斯特经济学研究应当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结合历史和现实,创造性地发展李斯特经济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孟捷提出,中国新李斯特经济学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李斯特的经济思想中包含了对精神资本的思考,而精神资本中包含着意识形态,会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构建中国新李斯特经济学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使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在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伍山林认为,美国早期的发展战略深受李斯特经济学的影响,我国也应当参考美国的发展经验,关注商业、制造业对传统农业的带动作用,实现各个经济产业的协同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制”。贾根良认为,这种新型**制的目标是建立国家核心技术创新体系。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当前可从中国新李斯特经济学说的探索方面,为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一些理论准备和调查研究工作,并为具体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