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办了11期(总第152-162期)宏观经济学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从2007年开始举办宏观经济学研讨会,到目前为止举办的总期数累计达到了162期。陈彦斌教授是宏观经济学研讨会的创办人和主持人,陈小亮博士生是本学期的联系人。
宏观经济学研讨会旨在追踪宏观经济学国际最新进展,倡导构建符合国情的动态优化模型,并使用计算机模拟研究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宏观政策等中国宏观经济重大问题。研讨会还专门提供了两条途径以便于大家全面把握文献的核心思想和研究方法。一是,每一期邀请一名相关领域的老师针对文献进行精彩点评,加深参会者对文献的理解。研讨会本学期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等院校的多位老师进行了点评。二是,研讨会将每一期的文献和PPT上传到网络(网址为:http://www.docin.com/mydoc-88265459-1.html),以方便大家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学习。
本学期研讨会文献的主题之一是含有金融部门或金融背景的宏观经济研究。郭豫媚主讲的文献(第152期)通过在M1上加入支票存款构建了衡量货币总量的新指标,该指标能够比M1更好地刻画美国货币量与利率的关系。马啸主讲的文献(第153期)构建模型证明了信贷约束较为严格时,央行通过管制资本项目调节国内利率水平能够提高全社会福利水平。邓敏婕讲解的文献(第155期)在Song et al.(2011)的基础上加入利率和汇率管制等政策,研究了这些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陈小亮讲解的文献(第156期)通过在DSGE模型中引入银行不完全竞争和房产抵押约束考察了银行竞争程度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发现当银行竞争程度提高之后,长期中产出会提高,短期中产出和房价等变量的反应取决于冲击类别。李佳霖主讲的文献(第160期)将金融市场不完备引入OLG模型,通过对异质性财产收入风险进行刻画,研究了资本所得税、遗产税和代际流动对财富分布的影响。王灿讲解的论文(第161期)发现私人部门最优借款决定的外部性会引起全社会过度借款,提高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而债务税等宏观审慎政策可以消除外部性的影响。
本学期研讨会文献的主题之二是考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刘哲希主讲的文献(第154期)通过构建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模型重新考察了理性泡沫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货币政策无法消除理性泡沫,逆向干预的紧缩货币政策不仅不会消除泡沫反而会使泡沫不断膨胀。郭俊杰讲解的文献(第157期)在DSGE模型框架下引入了名义价格粘性和名义工资粘性,研究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投资和消费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郭豫媚主讲的论文(第159期)通过给金融中介施加资本约束,构建了一个能够在危机背景下研究利率溢价的模型,政策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美国在金融危机时采取的各种救市政策中,相比资本注入和直接的资本购买而言,降低贴现率效果更佳。
此外,孙绶志主讲的文献(第158期)通过刻画包含国有房屋与私有房屋的房地产市场模型,研究了中国房屋改革所带来的公房私有化效应对房地产均衡价格以及居民房屋服务消费的影响。马啸主讲的文献(第162期)构建模型刻画了劳动力市场摩擦(劳动者传递信号的有效性)对经济体的影响,发现劳动力市场摩擦越小,经济体的稳态增长率越高,个体之间的不平等程度也会越高。
宏观经济学研讨会八年的成功实践表明,以研讨会形式学习讨论宏观经济学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对促进高水平学术研究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积极意义。八年来,宏观经济学研讨会培养了一批与国际前沿接轨的经济理论高级研究人员。研讨会的多名核心学员前往剑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系、印第安那大学、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明尼苏达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波士顿大学等世界顶级名校攻读博士学位,并已在《经济研究》和国际SSCI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同时,研讨会也培养了视野开阔、理论扎实的社会栋梁之才,他们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表现出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广受好评。
(编辑:王宝奎,陆美贺;核稿:丁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