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热点
【网易研究局】刘元春:超预期增长或使中国在大国博弈中占有先机

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是一个奇迹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能够在目前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国际形势全面逆转的情况下取得整体正增长,这是一个奇迹。因为目前来看世界上所有大国经济不仅不敢奢望正增长,而且还在持续凋落和收缩,前段时间美国经济同比下滑9.1%,印度经济同比下滑20%左右,英国经济负增长21%,发达国家目前增长速度都在负10%左右的水平。目前中国能够取得疫情防控的胜利,同时打好这场经济保卫战,证明中国的治理体系、宏观调控是强有力的,同时中国经济的弹性和韧性也超越很多人的想象。前三季度经济同比正增长0.7%,在目前的特殊环境下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势,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弹性,彰显了中国模式的强大。

目前由于5月份出台的一揽子规模刺激政策刚刚实施一个季度,整体方案还没有完全展开,效果也没有完全显现,因此按照积极财政政策的支出结构,未来四季度支出的力度将会更为强劲;同时目前所看到的企业利润,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利润已经明显上扬,增长动能还在持续,外需状况根据目前判断四季度保持正增长态势的概率是很大的,所以四季度中国经济无论是从供给端还是需求端都会出现持续上扬的态势,四季度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会从三季度的4.9%提升到6%左右的水平,这种态势依然将延续,短期不会改变。

政府对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需加强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8万,已经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99.8%,中国目前整个就业市场在全球也属于最好的。中国的“六保”之首就是保就业,因此中国围绕着保就业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第一个重要举措是通过各种补贴、各种信贷、各种社会政策的救助成功保证了经济主体的复苏,避免出现大面积企业的倒闭,目前来看中国是世界各国中做得最好的。

第二是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内需的一揽子政策积极地使国内很多企业能够在疫情冲击下保持增长和需求,在这个过程里直接针对就业也采取了很多举措,这些举措目前看来起到了效果,使中国国民经济在一季度停摆、二季度全面复工复产之后能够顺利实现国民经济供需的畅通,这个畅通为就业的稳定打下了一个基础。

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每年都会面临的问题,是很重要的事。高校今年采取了扩大研究生招生比重、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同时一些国有企业、金融单位也按照国家要求扩大了就业含量,从而在再就业政策上采取了逆周期调整的政策。虽然今年就业压力非常大,但高校就业方面从很多学校反映出来的整个就业比例看,压力并不是非常大,但这一方面的确还要持续加大再就业政策上的逆周期调节,进一步对大学生就业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这是下一步还要持续做的。

对于农民工外出劳动的问题,目前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服务业生产状况低下、不景气,直接导致了对农民外出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因此可以看到前三季度农村外出劳动力总量下降了384万,同比下降了2.1%,这的确对于农民工的压力非常大。目前国家要重点做的是对于中小企业的救助,对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的救助,使它们能够保持正常的生产和相对正常的就业需求,这是四季度和明年还要持续做的。

另外,政府也会通过持续的扶贫工程帮扶农民等低收入阶层,同时加强对于公共建设的劳工需求,保证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在本地能找到一系列的就业机会,虽然总体就业问题比较稳定,但这里依然存在很多显性和隐性的担忧,也是政府持续“六保”政策很重要的原因。

四季度居民消费将步入常态

对于消费方面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14923元,比上年同比名义下降了3.5%,实际下降了6.6%。因为消费是一个慢变量,在疫情冲击之下会出现明显收缩,收缩之后要恢复到常态,会比正常运行要慢一些。目前所看到的消费增长依然没有转正,消费没转正很重要的原因,一是收入下降,增长速度下降得比较明显,2019年前三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9%,今年平均增长只有3.9%。更重要的是疫情带来了收入分化,对于一些高收入阶层,特别是一些高薪技术阶层和资本利得阶层,他们的收入并没有下降,但在受疫情冲击比较严重的传统服务行业和中低端制造行业,劳动者收入受到的冲击比较大,所以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反而下降得更快,这对于消费下降实际上有加速的影响,低收入阶层增长速度的加速回落实际上是整体消费下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但第二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目前国内国际环境下和疫情冲击下,整体居民的防范风险意识在加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加大,因此预防性的储蓄在全面抬头。几个方面加总在一起,目前消费虽然有明显改善,但依然没有整体性的全面转正,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们要看到下一步的发展趋势,一是中国GDP增长速度的全面上扬,这将会为居民收入的上扬提供很好的支撑。第二个很重要的是一揽子政策到位,特别是对于中低收入阶层的大量补贴和转移支付的到位,对于最后的脱贫攻坚战的到位,将会对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支撑有明显的作用。三是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向好运转,老百姓的风险意识、预防意识可能会有所减弱。四是政府对于促消费的直接政策持续进行、全面到位。四季度居民消费的支出状况可能会步入常态。  

前三季度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7%,中国网上零售消费的增长已经是十多年的现象了,这与中国流通体系、销售体系的革命有关联,是以数字经济作为支撑。今年疫情使数字经济、非接触经济逆势上扬,让很多人认识到必须采取非接触、网上购买的方式,一是成本低,二是便捷,三是避免疫情扩散。未来随着新基建的进一步落实,消费观进一步改变,随着消费平台、电商平台进一步的建设,我想网上零售消费的持续增长应该是可期的。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3.9%,扣除实际增长0.6%,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下降0.3%。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目前一些收入分配政策主要在扶贫和对于低收入阶层的补贴上,因此去掉价格因素之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很快,这是收入分配政策的因素。第二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价格因素,城市里的价格因素是3.1,农村的物价增长在4.2,主要是因为农村整体消费的权重更大一点,农村的差异和城市的差异主要有这两个因素。

四季度投资增长将加速

投资来看前三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年内首次由负转正。这个数据比较正常,符合预期。第一,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转正是一个重要的标志点,中国的投资在一季度深度下滑,要想在短期改变这种状况很难,因为投资属于项目的策划,有一定周期。

第二,因为目前很多投资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项目,他们是先行者,而民间投资,由于行业性质和投资空间等,回暖情况还相对滞后,这导致整个投资的增长速度并不像工业的增长速度那样快,但目前转正之后可以预期下一步可能会有加速效应。

民间投资一是由于其行业深度,二是民间企业家的积极性。民间企业必须要看到整个市场复苏之后、有稳定预期之后才会做出投资决策,民间企业家投资预期要滞后一些,而国有投资在这方面主要是政策性的,因此会先行一步。从复苏进程来看,先大型企业后小型企业,先国有企业后民营企业,增长会有一个缓慢复苏,加速上扬的过渡阶段,我认为四季度可能会有一个加速的过程。

1-9月份房地产同比增长了5.6%,房地产在本轮经济恢复中扮演了让整体经济稳定的角色。房地产投资复苏是所有投资复苏里最快捷的,对经济有明显拉动作用,但同时又不希望通过房地产价格上扬和投资急剧上升过度加重居民的财务负担,加剧居民债务率和总体债务,因此政府在房地产上采取了一系列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政策,同时对房地产企业采取了三条红线,限制盲目扩张。目前可以看到上半年的强劲复苏对于中国总体经济的复苏有很好的稳定效应,但一定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战略定位,利用“两稳”来实现房地产市场的相对平稳。

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偶然性

进出口方面,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二季度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三季度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进出口的作用在今年表现是可以预期的,因为疫情在不同国家的扩散方式以及不同国家在疫情阻击战中的进展差距,使中国发挥了世界制造工厂的优势,为全球疫情的阻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全球疫情各种生活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这是出口出现正增长一个重要原因。

不仅仅出口出现了正增长,外资近期也出现了明显正增长,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核心作用,以及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弹性和韧性,为中国今年在疫情期间能够保持经济运行比预期要好很多起支撑性作用。而政府围绕外资外贸展开的各种政策,保供应链、保产业链,这些举措也为外资外贸的增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目前来看,在疫情的背景下,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未来看来,随着疫情的好转和其它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恢复,中国外贸可能会面临着一定的阶段性冲击,但这个冲击不会很大。疫情防控可能会有一些收缩,宅经济,产品出口也会出现一些收缩,但由于中国其它的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成套设备、基建设备)的大宗出口能够得到恢复,中国依然能够保持外贸的相对平衡。

未来如何平衡消费、投资、进出口在GDP增长贡献中的地位:外贸本身要用更高水平的开放来迎接整个世界的变化,外贸有一定的波动,但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落实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种战略思想的部署将会全面激发我们的内需潜力,特别是中国消费的潜力。从未来看,消费增长以及由于战略布局的调整所激发的重要产业环节投资的增长是可以预期的,未来外需有一定波动,但内需持续上扬的状况将会持续。

消费本身不仅仅是一个预期和社会环境的晴雨表,更重要的是它取决于收入分配的改革,因此扩大消费、激发消费潜能需要更深层次的制度改革,需要更持续的消费扩张政策来进行加码,而不是简单寄希望于疫情带来的反转。

中国或可在大国博弈中占有先机

现在中国经济的恢复肯定达到了预期,按世界银行和IMF的论点是超预期恢复,这的确表现出了中国疫情治理和宏观调控的能力。恢复应该说是超预期的,但不能止步于目前,必须要在这一轮竞争中快速从疫情状态向常态化转换,使中国能够在中美贸易冲突、大国博弈中拔得头筹,只要经济能够持续向好,就能够在大国博弈中占有先机。

如果今年中国经济能够正增长2.5%左右,而美国经济负增长5%左右,这样算下来就差了8个百分点左右,这8个百分点就会导致中国GDP占美国的比重从去年的68%提升到74%左右,这会导致中美博弈发生一些变化。

中国面临的挑战也很多。

一是如何激发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如何能够进一步对中小企业生产恢复、常态化运营提供支持,这是下一步两个很关键的点,只有民间投资积极性全面恢复,中小企业的活力能够得到恢复,经济发展才会突出。

二是如何能够在保持积极财政政策扩张力度的基础上保证财政支出的效率,使我们在短期稳增长、中期防风险、调结构方面取得一致性的作用,这需要在财政上有更为精准的着力点,让效率更加提升。

三是如何能够使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短期防疫、“六稳”、“六保”有效对接,这是中国下一步面临的很重要的点。

(文章来源于网易研究局

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咨询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956室电话:010-62513771/62515745     17301090501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