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热点
【人民网】范志勇:物价水平回落有利于为经济恢复创造政策空间

自2019年4季度以来,我国的消费者价格同比出现了两轮较快上涨,造成这两轮上涨的主要原因都是供给方面的因素。在经历了之前较快上涨之后,2019年12月猪肉价格同比增长率出现过短暂回落。其后由于春节和疫情造成的供给和运输环节等问题,导致消费者价格,特别是食品价格再出一轮较快上涨。截至2月份,猪肉、鲜菜和食用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35.2%、10.9%和5.7%。随着3月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的供给和物流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这些供给面的积极改善都反映在3月份物价水平的变化上。

根据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与上个月相比下降了0.9个百分点。整体上来看,3月份消费者价格同比指数上升依然维持了之前的食品和猪肉拉动的基本特征。但食品价格和猪肉价格涨幅相比2月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2月份对消费者同比价格指数增长贡献较大的猪肉价格同比涨幅从上月的135.2%下降至116.4%;食用油价格同比增速维持5.7%不变;鲜菜价格同比增长由上月的10.9%下降至-0.1%,对稳定消费者价格水平都起到积极作用。

从环比数据看,物价趋稳的形势更加明显。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1.2%。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8%,非食品价格下降0.4%;消费品价格下降1.7%,服务价格下降0.3%。分析项来看,3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降2.7%,影响CPI下降约0.9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下降12.2%,影响CPI下降接近0.4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5.2%,影响CPI下降约0.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大幅下降6.9%,影响CPI下降约0.36个百分点。事实上,猪肉价格触顶回落早有预兆,2月22日当周猪肉价格达到本轮高峰,此后连续6周出现环比回落。4月4日当周猪肉价格比2月22日当周下降8%,折合年率下降幅度达到52%。猪肉价格回落企稳为后续价格整体稳定创造了良好条件。

为应对疫情对当前经济冲击,3月27日政治局会议要求货币政策积极调整,更加灵活。为落实政治局会议精神,中国人民银行先后采取了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定向降准、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等政策工具引导市场MLF和LPR利率预期下降。3月30日和3月31日两次进行500亿逆回购,4月3日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4月7日决定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在货币政策引导下,市场预期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物价水平的整体回落给我国进一步实施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尽管前期消费者价格水平整体处于高位,但由于政府保供给政策到位,市场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基本稳定。从近期银行间市场利率呈现回落状态,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利率和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从2%以上降至1.5%左右。随着3月份物价数据的公布,更有利于实现全社会通货膨胀预期的稳定。政府正抓紧组织农业部门、食品行业和交通物流行业复工复产,利用通胀预期稳定的宝贵时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也会实施到位。

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全球疫情全面好转和供给链全面恢复之后,我国将持续面临输入型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监测发现,自1月底以来我国大豆和豆粕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升,幅度分别达到10%和17%。对于正处于恢复时期的生猪生产行业,大豆和豆粕价格上涨将会造成不利影响。相关部门应积极准备预案,加强对相关行业的帮扶力度,避免后续价格出现反复。

(文章来源于人民网

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咨询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956室电话:010-62513771/62515745     17301090501在线咨询